武陵山农业信息网
  当前时间:

天气预报

 
  ■ 栏目导向 -> 返回首页 -> 文章内容...

武陵山研究院成功协办市马铃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培训会

 作者:焦大春 来源 时间:[2019-02-20] 共有[ 18271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马铃薯是重庆第3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50万亩,其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6位;马铃薯也是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头号杀手”,这种恶性病害具有流行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危害损失重等特点。2017年4月26日,由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主办、我院与石柱县联办的武陵山研究院协办的“重庆市马铃薯病虫草害防治及田间管理技术培训会”在石柱召开,来自市农技总站、我院、西南大学、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石柱县农委、武陵山研究院和巫溪、云阳、万州等我市11个马铃薯主产区县农技站(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和技术骨干共3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

    会上,石柱县农委副主任聂华奉致欢迎辞,我院玉米研究所副所长、武陵山研究院院长柯剑鸿研究员介绍了武陵山研究院的基本情况和马铃薯科研与产业发展等情况,市农技总站书记李杰分析了重庆马铃薯产业现状及生产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并结合近期天气情况,提出了马铃薯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相关工作要求。西南大学及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专家分别讲解了杂草识别及精准防除举措与方法,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技总站黄振霖研究员讲授了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控措施。据天气等综合因素预测,2017年全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将达到4级,局部地区5级,发生面积210万亩左右;强化病虫草害防治及田间管理技术,推动马铃薯晚疫病专业化统防统治,是促进马铃薯增产增收和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各地要根据不同区域发生病害的特点,因地制宜严把马铃薯生产的“四关”:一要选用脱毒无病种薯,把好源头关;二要注重栽培控害措施,把好田管关;三要强化或健全病害监测预警,推广数字化监测预警技术,全面掌握病害动态,及时指导农民喷施保护性药剂,把好预防关;四要及早开展病害防治,田间一旦出现中心病株,立即作拔除深埋处理,并喷施治疗性药剂,把好控制关。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武陵山研究所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2000-2013,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中心
地 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镇南宾路8号,邮 编:409100